活动回顾丨明月纱间照,香云石上游
“荔熟蜂鸣云纱响
蔗浪蕉风莨绸爽”
因为珠三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而成为岭南特色的香云纱工艺
曾经装饰了文人雅士衣香鬓影的美梦
而岭南地区独有的风情与物产
对于生与斯,长于斯的珠宝设计师来讲
也是萦绕心中的最浓的深情
/
一服一饰
以岭南文化贯穿始终
以诗意审美构建对话
成就了一场精彩跌宕的跨界分享会
“明月纱间照,香云石上游”
11月8日,深圳珠宝博物馆携手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与可朋珠宝举办香云纱与珠宝设计主题分享会。会上,由深圳珠宝博物馆馆长王振的致辞开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金憓教授与设计系讲师梁卉莹老师分享了关于珠宝创作与香云纱的设计心得与跨界共融,特邀嘉宾四十年四十人、深圳珠宝博物馆艺术总监、ttf创始人吴峰华先生也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本次活动。
岭南之绚烂
梁卉莹的珠宝设计分享
/
2020/11/8
成长于岭南的梁卉莹,虽然足迹遍布世界,但在设计珠宝时候依然希望最珍贵的材料、最繁复的工艺来表达她对于本土风物的感悟与喜爱。
《禅-蝉》作品结合了钛金属和18K金工艺,将翡翠、欧泊、珐琅等材料充分运用在设计主体中,而它的灵感来源,根植于岭南地区随处可见的蕉林。“芭蕉”在中国艺术史中积淀成为一种图像母题,文人雅士的情感皈依往往通过蕉叶进行暗示,对传统图像的挖掘与活化,是梁卉莹的创作的手法之一。
《禅▪禅》胸针从材质创新方面,梁卉莹多年学习研发的钛金属制作工艺向观众呈现绚烂的视觉效果,在航天领域运用的钛金属具有超强的硬度和极轻的重量,并且可以通过电镀工艺实现微妙的颜色变化,特别适合大型珠宝首饰的制作。《凤凰于飞》项链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作品《凤凰于飞》则取材于《诗经-大雅-卷阿》,用钛金素制作的身躯也令人联想起东汉砖刻中浴火的凤凰。它借鉴的凤凰原型是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木棉礼赞》四件套
使用18K金镶嵌的《木棉礼赞》则是向岭南风物致敬,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绚烂至极,用墨西哥火欧泊和黄钻表现尤为契合,历经半年完成的手工雕刻花瓣蜡版起伏翻转展示了大湾区珠宝制造的深厚积淀。
岭南之风雅
金憓香云纱创新设计研究分享
/
2020/11/8
在分享会期间,金憓教授为公众带来一场题为《非遗香云纱服饰创新设计策略研究》的专题讲座,生动介绍了香云纱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工艺流程。
在服装设计届斩获“广东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与影响中国—2012年度时尚设计师”等多项荣誉的金憓教授一直致力于香云纱的研究与设计。
香云纱起源于明永乐年间,于上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2008年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以薯莨块茎为染料,用独特的纺织技艺及染整技术,将纱绸胚料进行反复数十次浸染、晾晒,再涂覆特定河泥而完成加工。
香云纱的染料—薯莨
香云纱的晾晒、搬运、过泥、洗水、质检等工序
广东珠三角独有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使之在其他地区不可复制。例如,江浙、日本、欧美等地区及国家虽长期试图仿制,但均未成功。
香云纱面料
作为服装面料中的软黄金,香云纱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和文化符号,是岭南人对于奢华与风雅的不可磨灭的记忆。在今天,香云纱不仅具有环保和文化的双重内涵,更在当代的设计中蜕变新生。
金憓教授研究团队创作的“科技未来”系列
金憓教授也介绍了她所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破茧成蝶—香云纱时尚化作品展》,并在活动现场展示了香云纱服饰与珠宝首饰的配搭实例,让观众感受到了非遗传统与智能制造结合的魅力。
金憓教授现场展示的香云纱设计作品
跨界共融
活动花絮
吴峰华先生在聆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之后,表达了对于非遗传承和跨界互动的热切希望,并寄语香云纱和珠宝设计新的目标和梦想:希望中国的珠宝和服装行业的设计能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精粹,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
当天分享会期间,深圳珠宝博物馆和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签署了《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进一步加深双方合作。可朋珠宝主理人柯鹏向珠宝博物馆赠送由其父亲国画家柯兴发先生绘制的《金鹿》水墨画,与宝博的吉祥物“福鹿”呼应,祝愿珠宝博物馆兴旺吉祥。
部分活动人员合影
莹彩飞扬
梁卉莹首饰设计个人作品展
/
2020/10/15-2020/12/15
从10月15日至12月15日,深圳珠宝博物馆特邀华南农业大学珠宝设计讲师梁卉莹女士举办题为《莹彩飞扬——梁卉莹首饰设计个人作品展》,展示近两年设计制作的珠宝作品十余件。
展览时间:2020/10/15-2020/12/15
展览地点:深圳珠宝博物馆图书馆